为深化通识课程教学改革,落实新一轮审核评估“强化实践育人”要求,近日,图书馆联合我校《逻辑与推理进阶》课程推出的“阅读打卡领盲盒”活动圆满落幕。首期活动以“推理文学”为主题,将课堂所学的逻辑理论与课外推理阅读有机结合,打破传统课堂边界,将图书馆文献资源转化为课程实践载体,为学生搭建起从知识输入到思维实践的平台,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。
课程联动,以阅读赋能教学创新
本次活动并非传统阅读推广,而是图书馆阅读文献资源与课程教学体系深度融合的创新尝试。我们依据教学目标,从课程推荐书单中精选《长夜难明》《砂器》《恶意》《红龙》《死亡约会》作为逻辑理论应用的实践素材。
五部作品分别对应不同逻辑分析维度——从社会议题的逻辑解构到人性心理的推理剖析,引导学生在文本研读中,既感受推理文学的思辨价值,又主动运用课堂所学的逻辑分析方法解读情节,实现“理论知识→实践应用”的能力转化。
盲盒引导:从任务驱动到主动探索
收到“推理盲盒”的五位同学在课堂上揭晓惊喜——每份盲盒中都附有一张学校定制明信片,上面暗藏着一本待寻的推理经典。课后,同学们带着明信片走进图书馆,开启了一段寻书之旅。
书库阅览区化身为探险现场,同学们手持“藏宝图”般的明信片,在书架间寻觅书籍。找到对应书籍,同学们手持书籍与明信片拍照打卡。本次活动不仅是对阅读之旅的一次见证,更是一堂融合了探索与实践的生动课程。
深度阅读:深化认知与批判性思维培养
借阅只是起点,深度阅读与思维沉淀是课程设计的核心目标。同学们在两周的阅读周期里,沉浸于情节结构与人物命运,最终将感悟凝结成一篇篇书评。
书评节选展示:
这些推理作品不仅是逻辑训练的有效载体,也引导学生关注人性、正义与社会议题。例如《长夜难明》中对正义的追寻、《恶意》中对复杂人性的揭示、《砂器》中个人与命运的纠葛等,均从不同维度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广度与认知深度。
首期落幕,阅读永不终止
首期“推理文学篇”已圆满落幕,但图书馆推动阅读与课程融合的探索仍在继续,我们正积极筹备第二期盲盒活动,计划聚焦另一文学类型展开,持续丰富通识教育的实践形式,完善“第一课堂理论教学 + 第二课堂实践延伸” 的教学体系。
图书馆致力于构建多元、开放、互动式的阅读学习环境,通过创新活动设计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与思辨能力,助力校园书香文化的培育,深化教学协同,让阅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期待在下一期活动中,与更多师生相遇!